卫星图告诉你,京张高铁到底有多厉害?
在中国大地上,有一条铁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这就是北京到张家口 170 多公里长的京张线。
▲京张铁路穿越八达岭。图片来源:《我们的征程》
110 年,从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到世界领先的智能高铁,京张线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记忆。
近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小编通过卫星图带你看看这条百年铁路的蜕变。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始发站 - 北京北
6 台 11 面、南北向站台
在卫星图上清晰显现
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北京北站
见证着从“老北京”到“现代北京”的变迁
今日一列列“复兴号”列车
在这里整装待发
▲图为 2019 年 10 月 29 日“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北京北站。
驶出北京北站
在地下穿过清华园
10 分钟左右
便能抵达清河站
▲图为 2019 年 10 月 29 日“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海淀清河站。
作为北京北部全新的客运交通枢纽
清河站“栖息”在几百米长的狭长地带
成为交通运输主动脉
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四台八线
地铁站与高铁站同场
实现“大交通、零换乘”
▲卫星中可见的“小蓝顶”老站房被平移到新站房。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此次新站修建
亦保留了历史感十足的老站房
在修建时将老站房整体平移
完工后移至新站旁
尊重自然 形隐于山
**
**
经过清河站
仅需 20 分钟
即可抵达八达岭长城站
▲图为 2019 年 10 月 15 日“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八达岭长城区域,八达岭长城站和老京张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人形铁轨清晰可见。
这里是国内埋深最大的
高速铁路地下车站
位于长城之下 102 米处
▲八达岭长城站是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图片来源:千龙网
埋深如此之大
是为了保护我国近代工业的象征
——青龙桥车站人字形线路
当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
为了让火车能顺利爬上陡峭的山坡
顺着山势设计出
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
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图为 2019 年 10 月 15 日“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青龙桥站“人”形铁路线。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京张高铁一路行进
跨越官厅水库特大桥
飞跃官厅湖
▲高分二号拍摄的官厅水库特大桥建设过程。
这里是北京市备用水源地
为最大限度保护水体
官厅水库特大桥设计采用岸上拼装法
采用顶推方案施工
像拼积木一样在岸边拼装钢梁
逐步向湖中顶推
最终形成八个彩虹结构
▲“推出来”的官厅水库特大桥。来源:冬奥发布
将是世界上首例适用于
350 公里高速铁路的钢桁梁桥
助力冬奥 高速直达
崇礼铁路是京张高铁的重要部分
南起下花园北站
北至太子城站
将满足冬奥会期间快速交通联系需求
今后去冰雪小镇滑雪
分分钟就能抵达
张家口至北京最快运行时间
将由 3 小时 7 分压缩至56 分钟
呼和浩特至北京最快运行时间
将由 9 小时 15 分压缩至2 小时 18 分钟
大同至北京最快1 小时 42 分钟可达
▲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的升级版,列车运行中可以减少 7% 的空气阻力。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应用于
京张高铁的“复兴号”智能型升级版列车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
时速 350 公里自动驾驶
“又快又聪明”的京张高铁****
车身安装有数千个传感器
像带着随车医生一样随时自体检
供电系统首次采用轮轨式机器人巡检
打破了以前人工检测的局限性
▲奥运版智能列车旅客可以扫描二维码存取滑雪板。图片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