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长江白鲟灭绝是一个严重警讯 长江 10 年禁渔需尽快执行
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01-0312:03 成都商报社
未跨入 2020 年,中国的长江白鲟就成为了历史。
进入 2020 年,人类有了更多的新希望和梦想。但是,对于一些生物来说,却是不能够了,因为它们没有了生命,甚至连整个种群都灭绝了。
早在 2019 年 9 月 17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就宣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而中国专家预测更早,2005-2010 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长江白鲟的灭绝也许对一些人来说无所谓,但是从生态的意义来看,影响甚大。长江白鲟被称为“水中老虎”,在民间有“万斤象”之称,“象”即长江白鲟,可以长到上万斤。由于长江白鲟位于长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链顶端,它的灭绝对长江水生生态的影响极为重大,犹如一个自然区缺少了老虎和狮子,下游的鬣狗就会泛滥成灾,不仅破坏野生生物链,还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此外,长江白鲟的灭绝还是一个严重警讯,其背后是全球的很多生物都面临的灭绝困境。2018 年 11 月 14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 IUCN 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更新后的名录一共包括了 96951 个物种,其中 26840 种濒临灭绝。同时,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调查的 4 万种动植物,有 1/3 的两栖动物、1/4 的哺乳动物、1/8 的鸟类和 70% 的植物被列入“极危”(CR)、“濒危”(EN)、“易危”(VU)三个级别,都属于生存“受威胁”的物种。除了这些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还有 785 种动植物被正式归入“灭绝”(EX)类别。此外,还有 65 种物种属于“野外灭绝”(EW)状态,仅在人工环境下生存。
长江白鲟只是这些庞大的极危濒危物种中提前消失的一个物种而已。长江白鲟的消失如同其他物种的灭绝一样,主要责任在人类。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 2019 年 5 月发布的环境报告,现代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圈已经造成毁灭性影响。未来几十年间,近百万物种将面临灭绝危机。
人类活动是造成环境因素退化的重要原因,包括物种栖息地减少、狩猎或野生动物贸易、全球变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可以说,对于长江的过度捕捞、河水污染、航运等都有可能是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即便人们没有捕捞长江白鲟,也会由于过度捕捞其他鱼类而导致长江白鲟的食物减少,使得它们生存困难,难以繁衍,直至慢慢消失。
面对长江白鲟的消失,亡羊补牢显得极为重要。比如,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 2020 年 1 月 1 日 0 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 10 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这个计划能不能有效保护长江现存的鱼类,有待于未来的实践检验。此前,中国保护大熊猫的计划成功已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只要长江 10 年禁渔落到实处,也是可以保护到长江其他现存鱼类的。
早在 2016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发布报告,把大熊猫从其濒危野生动物名录上撤下,把大熊猫状况被归类为“脆弱”,而不是“濒危”。因为中国大陆野生大熊猫数量越来越多,野生大熊猫数量从 2004 年的 1569 只增到 2014 年的 1864。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加强了偷猎禁令,扩大了大熊猫保护区。而且,中国设立的大熊猫保护区有 13 个,这些保护区为保护大熊猫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大熊猫也卓有成效。
所以,长江 10 年禁渔需要尽快执行,也需要严格进行,唯有如此,才不会让长江白鲟消失后还会有中华鲟及其他重要鱼类灭绝,也能避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果。
作者 张田勘